首页 > 新闻信息 > 园区动态

高新区成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

发布时间:2018.01.17 阅读量:

  亮彩数据

  1、规上工业增加值548.47亿元,比增10%,高于全市增速1.9个百分点;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实现营收838.7亿元,占全市65.3%,比增19.6%,位列全国第七,成长性指数排名全国第一。

  2、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净增75家,达611家,占全市42%;瞪羚企业49家,居全国第11位;92家企业获评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占全市五成。

  3、实际利用外资5.77亿美元,居全市第一;新增5家境内上市公司、1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两者均占全市一半。

  4、高新区管委会获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高新区官网获“中国政务网站领先奖”,位列国家高新区第七。

 

  日前,在2017年度公布的147个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厦门火炬高新区综合排名再上一位,进入全国20强,连续3年实现争先进位。作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主引擎,2017年,火炬高新区牢牢抓住把园区做强做优这个“第一要素”,通过创新驱动、产业推动、项目带动、政企互动,不断凝聚发展的强劲动力,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显优”发展态势。

  创新驱动 引擎作用更加突出

  创新是火炬高新区发展的源动力。2017年,火炬高新区围绕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截至目前,火炬高新区已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有611家,占全市4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993.55亿元,占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2%。瞪羚企业总数已达49家,在132个国家高新区中位居第11位;园区企业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和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高新区有92家企业获评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占全市五成;111家企业分别获评厦门市科技小巨人和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占全市41%;36家企业获评厦门市创新型企业,占全市60%;133家企业获评厦门市创新型试点企业,占全市42%。2017年高新区全年新增高层次人才86人,总数达425人;新增1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总数达17家;高新区3家单位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优秀(A类),并建立了一批国际孵化器和专业孵化器。

  产业推动 引领优势更加强劲

  得益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火炬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动能转换的能量不断释放。2017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28.87亿元,同比增长13.27%,占全市41.1%;光电显示产业全年实现产值1223.07亿元,占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五成,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光电显示细分行业排名第一;集成电路产业完成产值143.77亿元,同比增长38.39%,产业规模排名全国第五;LED产业完成产值141.8亿元,同比增长30.7%,LED芯片出货量全国第一。4个项目被评为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占全市八成,全省四成;6家企业获福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此外,一批生根型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是高新区产业“红利”的直接体现——2017年,高新区新增5家境内上市企业、1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两者均占全市一半。

  项目带动 发展动力持续释放

  加强对产业链上中下游和关键环节的招商,突出项目带动,扩大有效投入,为经济发展添后劲。统计显示,火炬高新区2017年实际利用外资5.77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7.64亿美元,分别居全市第一位、第二位。14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2.21亿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新增“五个一批”项目189个。天马二期项目顺利投产;电气硝子二期、三安集成电路、光昱新能源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预计今年上半年竣工投产;台湾闳康、云知声东南总部、鹭芯半导体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平台项目落地。同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开发建设持续推进,共落地17个产业项目,18个基础设施项目、10个产业项目和2个社会民生项目顺利建设,完成投资31.2亿元。软件园三期建成投用面积12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超千家、员工超万人。

  政企互动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火炬高新区2017年推出“创新十条”“智能制造十条”等一系列“干货”举措,从技术、人才、金融、孵化、技术交易等全方位促进创新创业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行的“火炬创新券”,已纳入服务机构47家、服务事项152项。通过企业大走访,协调解决企业经营的重要问题近千件。与此同时,高新区积极促进科技金融有机结合,以17.8亿元财政投入撬动319亿元社会资本,创投、风险投资日渐活跃,全年帮助超500家(次)企业获得融资超50亿元。

  在新起点上谋划新目标。今年,火炬高新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凝聚共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抓住“创新”这个灵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深度激活发展新动能,在全市发挥更加突出的引领带动作用。